白响恩(左)
换个角度来看,
蓝色长袖衬衫、蓝色印花半裙、黑色腰带
0号新闻专家观点:
均为Michael Kors Collection
唐立梅(右)
但实际上,
蓝色印花外套、深蓝色连衣裙
0号新闻财经新闻:
均为Ellassay
“白船长太可爱了。”这是拍摄那天反复出现在工作人员嘴里的话,她逗编辑,逗摄影师,还要夸一夸自己的大长腿。小编能想象,这个热情活泼的白船长当年是怎么说服自己航海世家里的父亲非要学“开船”的。女人当船长,在30年前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据相关资料显示,
很小的时候,白响恩就在父亲工作的码头上数大船,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开上一艘。而今年6月,白船长又刚驾船出海去了。
棕色灯芯绒上衣 FERRAGAMO
28岁的白响恩踏进“雪龙号”驾驶室那一刻,没想过会遇险。
那是“雪龙号”第五次载着中国北极科考队开展极地任务,白响恩从30多位公开招募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她要规划“雪龙号”航线,找出一条经济又可靠的破冰线路。冰区航行,不同于普通海面,对驾驶完成团队要求很高,冰层一个细微之处的变化,都会给万吨巨轮带来不确定性,需要时刻了解冰情,做到极致且精确的掌控。“极地航行就是把生命交给未知,再有经验的船员,都无法预判意外何时会来。”
说到底,
那是8月30日,“雪龙号”正沿着高纬航线向极点挺进。船舱外铅白色的天和海连成一片,白响恩在驾驶室看万吨巨轮破开冰路,连续突破两道冰脊,冲击第三道冰脊的时候,船卡住了。强大的气旋像剃刀刮过所有人的脸颊,刚破开的碎冰在冷风中迅速冻起来,前有冰脊挡路,后有碎冰包抄……“雪龙号”被围堵,无法动弹,如同困在白色迷宫中的囚徒。
0号新闻资讯:
白响恩和团队尝试了十多种破冰方案,都以失败告终。船员们忧心忡忡:已经被困好几个小时,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应对方案,船被冻严实了,燃油、淡水、食物很快会消耗殆尽,所有人都可能被永远地留在北极。广袤无垠的浮冰,没有一丝对生命的宽容。
时至今日,白响恩回想起停留在死神门口的几小时,仍觉得后脊发凉。面对不可控的意外,她没有其他出路,唯有冷静应对。“最后,经过多次调整压载水,让船体不断摇晃,通过自身震动打碎了周围的海冰,才脱离了险境。”很奇妙地,她的这段经历被发布在社交媒体后,引起了年轻人的巨大共鸣 :每个人都有陷入重围的时候,哪怕拼尽全力也找不到出路,他们希望有她的破冰精神,哪怕环境严酷,仍不肯认输,信念坚定地去抗争。
前往北极,不是白响恩人生中的第一次“破冰”。无论高中毕业决定报考航海技术专业,还是穿过独木桥走入男性主导的轮船驾驶舱,甚至三入极圈,她一直将“破开限制”作为自己的人生标尺。
棕色灯芯绒上衣、棕色灯芯绒长裤
均为FERRAGAMO
说到底,
黑色尖头高跟鞋 Michael Kors Collection
金色戒指 Burberry
据相关资料显示,
白响恩出身于航海世家,外公和父亲都在船上工作。成为船长是她首选的职业规划,但家人总告诉她,“女孩子是不能开船的”。其中有传统习俗的缘故,认为“女人上船不吉利”;更大的原因还在体能限制,船上有诸多撇缆绳、敲铁锈、刷油漆的重体力活儿,女性体格难以胜任,船运公司也就不愿招收女性。航海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男性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家里跑船的长辈对白响恩有另一种期待:治病救人,成为白求恩那样的医生,她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然而,
但大海像磁铁,一直吸引着白响恩。逢高考前夕,父亲提到,上海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第一次对女性开放招生,白响恩立刻拿出高考志愿表,刷刷刷三个空格都填了上海海事大学,成为当年首批被专业录取的30个女生之一。
总的来说,
“女性为什么不能上船?小编都能上天了,还不能上船吗?”前几年在一次采访中,白响恩遇到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就问对方“为什么想上太空?”。王亚平说,小时候自己想开飞机,没想到有一天国家队来招募,有机会进入太空甚至出舱,她就去了。白响恩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她自己的经历么,一模一样。“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原来船舶上工作需要男性的力量,但现在,驾驶更多是精细化的按钮完成,男女在体力上的差距被缩小,小编女性就能够享受更平等的话语权,有更多机会在海上崭露头角。就像亚平老师说的,航空器不会乃因您是男性或者女性而改变方向。”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白响恩上学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女船长,她走进驾驶舱的路,尤其崎岖和艰难。白响恩花了8年时间,从实习生做起,和其他人一样上船敲锈、涂油漆,然后成为水手、三副,做满12个月三副,应聘做二副……这个过程,就像助跑,蓄力够长够久,最后的冲刺才会有速度。很多人在过程中挑选了放弃,特别是女性。
0号新闻汇消息:
2008年,白响恩向学校提出申请,在校船“育锋轮”上独立当班,此时同届的女同学只剩她一个人还在坚持跑船。师父丁军平全力接受白响恩的决定,但学校还是召开了很多次可靠生产会,反复讨论这个“大”状况 :到底要不要批准一位女性去开船。没错,当时她就是整个行业里的头一个。
容易被误解的是,
4年后,白响恩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船长证,从校船“育锋轮”起航到应聘成功,踏上“雪龙号”。上科考船的第一时间,她跑了一圈,发现连一个女厕所都没有。最后,男船员们临时写了一个“女厕所”的牌子,挂在船侧一个公共厕所上供她采纳。
0号新闻专家观点:
“面对那些固有的偏见,我不会直接反驳您,我会默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您认识到女生和男生是一样的。我愿意用5年、10年,哪怕是20年的时间,去改变大家固有的看法。”得益于“雪龙号”的极地经历,白响恩将她的航海课开到了整个学校,之后,巡回全国各个航运院校做讲座,许多人通过她,了解到女性在航海领域的突破。有着航海梦的年轻女孩,也有了一个能够比照的女性标杆。
据相关资料显示,
现在,白响恩所在的学院,每年能招收一百多位本科女学生,学校领导告诉她,很多家长是乃因看了“白船长”的视频,才同意让女儿报考航海专业的。即便到今天,全世界百万海员中,女性仅占2%,并且大部分在邮轮上工作,但相比于几百年来的零,已经是巨大的突破。白响恩用裁剪衣服来比喻在行业规则和理念上的破冰,“当您在布料上破开一个小小的口子,用力一拉,它就会越扯越远。”只要她勇敢踏出第一步,后面自然会有更多的女性愿意追随。“现在的情况是,想上船的男生越来越少,女生越来越多。我遇到过很多男学生来问我说,白老师,船上生活很辛苦很寂寞很孤独怎么办?而女学生关心的是,小编想上船,他们会不会要?”
更重要的是,
女学生们的状况,十几年前,白响恩也被“雪龙号”的面试官问过。她回答说,您们要求掌控仪器设备,我熟 ;您们要求梳理资料、数据,我能;您们要到访其他国家,要求会外语,我行。
值得注意的是,
除了船长、教授和自媒体科普人,白响恩今年5月又多了一个新身份 :“白船长基金”的主理人。募集到的资金,她规划好了用途。第一是人才培养,作为教授,学生就业的辛苦,她看在眼里,“希望能以基金资助优秀的学生去船上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做大学老师。乃因航海这件事,需要实践去推动教学和科研”。
白色衬衫 Emporio Armani
0号新闻资讯:
金色戒指 Burberry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她自己是最好的案例。每次极地航行,白响恩会事先做大量科研,研究极地海洋气候,设计航线并防范风险,但要有一颗冷静的大心脏和极端时刻的掌控力,唯有海上的混乱和危机去成就。白响恩驾驶“雪龙号”前往南极的航程,要穿过世界上最危险、风浪也最大的纬度区:咆哮西风带。航海者称之为咆哮40度、狂暴50度和尖叫60度。探险家沙克尔顿在《南极》中描绘德雷克海峡附近的风浪,“海浪如移动的山脉,船像核桃壳般被抛掷,甲板上的冰晶像刀片飞溅”。白响恩事先为“雪龙号”规划了尽量避开风浪的航线,但最终,还是被不可控的狂风逮住。7米大浪翻腾起来毫不留情,即使最资深的老海员都晕到呕吐,但白响恩把自己牢牢定在驾驶舱,“作为船长,任何情况都不允许离开岗位,我就靠心理暗示压制住生理反应,我告诉自己,只要船不翻,挺过去又是一条好汉。”
这段经历,让白响恩颇有感触。几年后,她的学生在上船前打退堂鼓,说怕稍微颠簸一点自 IC官网 己就会吐。白响恩找出一些药片分给大家,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抗晕药。果然,学生出海之后给她报平安,说吃了药,一切都好。“其实,那就是最普通的维生素C药片。”很多时候,突破极限靠的未必是能力,只是一点点心理上的推动。
除此以外,基金还有一部分会拨给航海科普教育。从2002年展开,白响恩就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科普服务和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每个领域都有人在做这种知识的科普,“做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给予,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引领,让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学,我学习的未来是要做些什么,让他们找到未来的目标,变成一个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孩子。”
0号新闻快讯:
白响恩的生活,就像夏天一样热烈而繁忙。
这你可能没想到,
每年她会保持上船一两次,就像是F1车手热衷试车,她一发现有新类型的船,就想上手,上个月她刚完成了一艘国产的新汽车运输船的航程。与此同时,带研究生做的新科研项目也在申请中。她还持续更新全平台的自媒体科普频道,分享船上的趣事和海洋保护的知识,从选题到文案、剪辑,白船长都能一手完成。她巡回讲座,也拍杂志和广告,甚至还在想,如果有一部能够描绘女船长的舞台剧,她能够上台过一下戏瘾。
0号新闻财经新闻:
白响恩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很多开放挑选。“看似这些赛道完全不相关,但对我来说这是用航海的实践去反哺教学,用教学带动科研,再把一些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路径科普给更多人。”白响恩很喜欢自己这种状态。她觉得自己就像个永动机,不想休息,总希望做一些什么让自己变得有价值,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在历史上能够留下一点痕迹。等老了,再也上不了船,躺在床上也觉得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0号新闻用户评价:
她是一个女强人,但这句话并不准确。在航海的领域,白响恩更像是一个开拓者,哪怕是处于劣势、面临危险的情境,她身上总有一种不愿意妥协的抗争力量,一种从不停留、永远向前的态度,这是她作为船长的职责,也是她对女性精神的生命贯穿。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拍摄现场,唐立梅带来了一枚石头,是南极的风凌石,诞生自5亿年前,是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而来的“穿越者”。
来自0号新闻汇官网:
白色编织蕾丝长裙、金色花朵耳环、金色戒指
均为DIOR
这是2025年6月。夏日已至,海水蓝得像被融化的宝石溶液,正午的阳光穿透海面,千万片银镜在海浪间跳跃。邮轮“蓝梦之歌”靠在码头等待出发,它的下一程是名为“海上学府科普之舟”的学生科普之旅。作为讲座人之一的唐立梅站在甲板上阅读此刻洋面上的每一道波纹,她知道,穿透珊瑚,沿着沙床往下再继续往下,海底2700米深处,有她心系的景色 。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不知道是不是它在我的印象中被刻意美化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那些发光生物,那些海底夜空中闪亮的星星,第一颗如流星般划过,之后无数颗出现,如同漫海的星辰,有时聚在一起又一下子散开去,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火,那一刻,‘东风夜放花千树’具象化了。海底那些神奇美丽的生物也非常迷人,半透明的粉粉的海参、红色的海葵、白玫瑰一样的玻璃海绵……”几乎每一次外出科普讲座,唐立梅都会反复描述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不可忽视的是,
唐立梅作为海洋地质学领域的教授,曾乘坐“蛟龙号”下潜深海,也曾踏“雪龙号”破冰,她是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中国女科学家。同样广为人知的身份,还有海洋知识科普人、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过去10多年间,唐立梅抽空做了200多场讲座,撰写了3本科普书籍,还有一册绘本,最近新书也刚刚出版,还有大把的写作计划在酝酿中。她乐于将深海的秘密与更多人分享,和孩子交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和外界对科学家的想象不同,唐立梅的身上透露出一种难得的浪漫和感性。地质学家的工作,是凝视一块石头,从中推演出板块的构造演化,弄清地球上亿年前发生过什么。这样的科学家,大多和深海海底的石头一样,以沉默的状态面向公众。造成这种隔阂的原因,是科学家和普通人悬殊的认知差。在和唐立梅的问答中,小编也会偶尔被她嘴里蹦出的专业名词和地名卡住思维——洋中脊、富钴结壳、西太平洋采薇山。但她有一种常年科普养成的习惯,几乎不需要提醒,会自然而然地跟上解释,“采薇山名字出自《诗经》,我国从2010年起正式为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录入国际海底地名辞典,成为全球的标准地名。体系以《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对应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以致,西太平洋海底有采薇海山、宵征海山、凯风海山,印度洋底还有乔岳海山”。严肃的科学名词,乃因她主动加入的注解,平添几分人文主义的浪漫。
唐立梅的成长轨迹,像她研究的深海岩石一样,在时间的沉积中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纹理。1981年,她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农村家庭。她还记得高中挑选文理科时,自己的理科成绩是全班第二,文科全班第三。在理科被无限追捧的时代,老师为她挑选了理科,经历了高考、考研的调剂之后,最终在浙江大学读到博士。科研多年,她在科普和写作中,又找到了当年读文科的乐趣,“我很喜欢演讲,也很喜欢文字。”
风衣连衣裙Burberry
0号新闻财经新闻:
投入海洋地质学的怀抱,纯粹是一次好奇心驱动。
2010年,唐立梅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毕业前2个月,国家海洋局的科学家到浙大作报告,讲座中途,播放 富拓外汇开户 了一段记录海底热液喷发的视频——含金属硫化物的高温流体遇上冰冷的海水,让火焰在黑暗中开出绚烂的花,水与火相激,产生黑色烟柱,就像是冬日生火炉冒出烟囱的黑烟。这种被昵称为“黑烟囱”的热液喷发,是地球上最极端、最神秘的生态系统之一,乃因在它周围,存在一整个不依赖阳光的化能合成生态系统。“黑烟囱”的发现,挑战了人类一直以为的“生命必须依赖光合作用”的传统认知,为研究生命起源打开一个不可忽视的新窗口。
在唐立梅眼前,一片硕大的、全新的天地开启了:海底的表面积占了整个地球的70.8%,远比小编生活的陆地庞大。在水下的海底和岩山上,还有无数人类未曾涉及的空白,静静等待被发现。为什么不去试试?她几乎是立刻去报名面试,并最终被第二海洋研究所录取,正式从陆地地质转投向大海的怀抱。
总的来说,
“很多人对海洋的印象就是很遥远,乃因小编是农耕文明,不需要靠海吃饭。但其实,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海洋还是地球的储热罐,1910年至2020年间人类活动产生的93%的额外热量都被海洋吸收了,海洋延缓了地表气温的急剧上升,还有人类1/5的动物蛋白也来源于海洋。”
0号新闻快讯:
2013年,她等来了人生中最不可忽视的机会,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至2744米深的西太平洋。随后,她又参与了“雪龙号”南极科考。“双龙女骑士”就此诞生。两次科考,她收获丰富 :珍贵的研究样品,相关的课题,培养的研究生,还发表了十几篇相关的学术论文。但带来更多满足感的,是随后的各种讲座和科普活动。
不参加活动的业余时间,全部被她用来写作和做科普。2017年从“雪龙号”极地考察回来之后,唐立梅着手翻译了英国探险家阿拉斯泰尔·汉弗莱斯的科普读物《伟大的探险》。这是一本给人勇气的书,用21位探险家的旅行——登陆月球、潜入深海、穿越沙漠——来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她受到启发,随后根据自己的科考手记,连续写了展现海洋地质科研经历的《随“蛟龙”探深海》和《乘“雪龙”登南极》,创作了绘本《蛟龙沧海10小时》。今年6月,唐立梅的新书《我在海底爬山》 出版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
除了写书,唐立梅在B站上还有自己的频道,在网上做科普,与更多年轻人互动,让他们认识国之重器。在唐立梅的B站频道中,播放量最大的一条是她讲述“蛟龙号”下潜的趣事。她在视频开头,就打趣自己的“蛟龙号”女性“第一人”不是特别厉害,航天员上天需要经过层层筛选,通过很严格的考验才能进入飞行器,而深潜科考只需要申请相关课题,以致她的“随蛟龙下海”,更像是一次科学家“出差”。
令人惊讶的是,
这话说得举重若轻,但这种“出差”,并不容易,海底之行,充满魅力,也充满危险和残酷。“蛟龙号”作为国家最尖端的深海作业潜水艇,将误差和风险降到最低点,所有行为都必须精打细算。因此,潜水艇的重量达到22吨,但内部载人舱直径只有2.1米,容纳2位潜水工程师和1位科学家,实打实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唐立梅向好奇的观众展示了两手下深海绝活:一是培训过的强大内心,克服下潜的幽闭恐惧症 ;二是练就骆驼一样的身体,10多个小时海底作业不上厕所,“我会提前一天展开禁水,把水杯都藏起来,不让自己有喝水的冲动,第二天早上再干吃一个煮鸡蛋和几块饼干。”
很多人不知道,
事实上,不止这一期视频,好几期唐立梅的探险素材,都被年轻人热烈讨论。在这些视频下,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状况 :深海抓到的生物怎么记录样本?为什么不能用纸尿裤应对?有没有打捞到马航的碎片?科考船也会遇到海盗吗,您们怎么保护自己?“海盗还真遇到过。”唐立梅说,“在经过索马里海域的时候,有小船向小编靠近,说是海盗,跟文学作品里描写的海盗完全不一样。当时小编中国的船上是配备了重武器的,向他们鸣笛示警后,他们就离开了。”
0号新闻行业评论:
就像当年的自己被好奇心所驱动一样,唐立梅始终相信,好奇心是驱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她的科普,只是找到最合适的路径,在人们的心里埋下对科学好奇的种子。“表面上看,有些人不关心科学,但他关心自己的生活”,吃喝玩乐皆能够科学,他们也一样会好奇科学家下海吃什么,南极的企鹅和动物园里的有没有不一样。只是以前,科学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去给人们科普。唐立梅希望,观众不只是了解知识,更了解背后科学家的科研生活,了解海底下神奇的世界,拉近两者之间的认知差。
与其相反的是,
“回想起来,这是多么地难得和幸运,赶上国家研发成功第一代载人深潜器,参与首次科考。作为女性科技工作者,我的经历激励了很多女孩,在她们之前的想象中这些都是艰难的,但通过我的讲述,给了她们信心。”屏幕前的观众,或许只有极少数人能变成科学家,但科普能让所有观看者受益,这颗种子总会有一天顶破土壤,发芽抽枝。
事实上,
唐立梅手持亲自从海底采集的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
“在成为科普作家之后,我的成就感更强,感觉到科学传播工作的意义。我带着孩子们领略了地球极端环境下的诗和远方。”
科普和写作,让她更清晰了一名科学家的价值能够发挥在不同领域。她的见闻和海底的岩石一样,需要被采集,被看到,通过表达被更多人知道。她毅然走出研究室,站在大众面前。
很多人不知道,
“很多时候,我要重复自己在‘蛟龙号’的见闻。我不会觉得枯燥,但有点不好意思,就像一个歌手一首成名曲唱一辈子,但我转念想,海底地质属于非常小众的知识,确实比较稀缺,以致
简而言之,
它有很强的分享价值。”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就像是脱口秀演员打磨自己的作品,唐立梅在科普中逐渐摸索到了讲故事的能力。“在4000米至11000米的深海,抗压是唯一的生存法则,这里坚守着一批最抗压的‘孤勇者’。”在海洋公开课中,唐立梅向孩子们介绍各种存在于深海的物种,讲述海洋生命的顽强与奇妙。她一次从采薇山海底带回来的样本:8升近底水样、11块岩石、2管沉积物,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绵、海星、海蛇尾、寄居蟹等11种生物样品,每一个唐立梅都能讲出吸引人的故事。科研成果只能在同行中小范围分享,但科普不一样,它像是种子随风撒向四方,落到合适的土壤里就能发芽。
完成讲座后,唐立梅通常会多逗留一会儿,同学们会涌上来要求签名合影,而更多时候,他们有数不清的状况要问她。她最喜欢看到孩子们问状况时眼里闪烁的光,就像小小的火柴,总是能点燃她的热情。这时,她会耐心地告诉他们,科学家是个相对自由的职业,需要持续去探索、应对状况,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甚至“成为科学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也不是特别伟大的事。“小编总以为,科学家就是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这是极其稀缺的伟大的科学家。更多的是青年科学家,99%都是‘普通的’科学家,您要做一名普通科学家还是很好实现的。”
换个角度来看,
“以致我爱海洋,乃因海洋是包容的,包容一切形式的生命。如果能够,我想回到5.4亿年前,看看那时候海底繁荣的景象,也很想陪它经历生物的灭绝和进化的过程,感受每一次的潮起潮落,感受潮汐和月球的极限拉扯。我希望能够很好地保护海洋,一直到45亿年以后地球的尽头。”唐立梅说,如果能够变成一种海底生物,她希望是灯塔水母,乃因这种生物有着返老还童的能力,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实现了永生,能在海里直到永远。
0号新闻报导:
监制:VIVIANE GAO
尽管如此,
摄影:春雨
化妆/发型:STELLA ZHANG
撰文:徐文瀚
据业内人士透露,
编辑:SHERRY、SANDY
现场制片:七七
0号新闻资讯:
微信设计:MIKA ZHAN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