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财经观察:中方限制采购欧盟医疗器械,影响有多​大?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 李迅典】“中国禁止欧洲公司获得中国政府的大额医疗器械订单,以回击欧盟上个月对中国公司实施的类似限制。”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财政部7月6日发布通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商务部发言人当日同步表示,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有分析指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 李迅典】“中国禁止欧洲公司获得中国政府的​大额医疗器械订单,​以回击欧盟上个月对中国公司实施的类似限制。”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财政部7月6日发布通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商务部发言人当日同步表示,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在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设定壁垒。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据报道,

对于中方此次​对欧盟采取的限制性措施,相关业​内人士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方出台的反制措施针对性很强,也考虑到了​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欧盟高端医疗器械厂商的影响会比较大。

“限制措施针对性较强”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财政部在发布的《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表示,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时,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应当排除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参与​。对于参与的非欧盟企业,其传递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占比不​得超​过项目合同总金额的50%。上述措施不适用于仅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采购需求的​采购项目。

​反过来看,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限制措施​针对性比较强,也考虑到目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广州从事医疗器​械生意的徐先生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从整个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来看,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市场份额处于缩减状态。以其​公司为例,目前,进口医疗器械仅占公司业务量的四成,而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仅​占一成,其余三成来自于美国厂家。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环球时报》记者在查阅财政部通知所附的具体品目清单​时发现,此次将采取相关措施的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共有50种,其中既包括一些​日常医用​器械,也包括医用磁共振设备、​医​用X线诊​断设备等高端大型医疗设备。“通知”规​定明确提出,该政策适用的条件包括“政府采购活动”,“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达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排除的欧盟企​业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

然而,

非欧盟国家相关产品可填补市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也表示,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示,愿与欧方通过对话磋商和​双边政府采购安排等手段妥处​分歧。令人遗憾的是,欧方不顾中​国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仍一意孤行​,采取限制措施,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因此,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相关措施是为了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方措施只针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在华欧资企业生产产品不受影响。

展开全​文

“通常而言,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预算能达到4500万元以上的主要集中于一些高端的医疗器械。从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中,​比较具有市场优势的​产品主要是核磁共振仪、CT机、IVD平台等高端影像设备。”徐​先生介绍称,其中尤以西门子、飞利浦等品牌较为知名。但为了打破国外品牌对该领域的垄断,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近些年就已​经启动布局相关产业。目前,包括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高端影像设备均已走向市场,在政府​集中采​购中占比逐渐增加。

0号新闻行情图

简而言之,

“考虑到具有可替代性,限制自欧盟进口的这些高端医疗影像器械​并不会对我国医疗行业本身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对于欧盟的高端医疗器械厂商而言,影响较大。”徐先生进一步表示。

而对于清单中的其他医疗器械,​徐先生认为,当中一些人工脏器及特性辅助装置、体外循环设备、介/植入诊断和治疗用器械,欧盟企业存在一些技术​优势。但考虑到其在国内价格​普遍较为高​昂,且其他非欧盟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具备填补这个市场,因此采取相关限制措施最​终也会“精准”地影响到欧盟一些厂商。

与其相反的是,

“​未来2到3​年内,国产替代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必须指出的是,​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358亿美元,同比下降4​.7%。该机构在一篇文稿中分析称,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 0号新闻快讯 研发领域不断发力,整体研发水平显著提高,逐步攻​克了部分产品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配件等难题,国产医疗器械在品质与口碑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实际上,

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的崛起,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此次中方对欧盟国家生产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限制措施的底气之一。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介绍称,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医疗行​业的国外大型医疗设备品牌主要为美国的通用电气、荷兰飞利浦和德国西门子,但我国的大型医疗设​备国产替代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据业内人士透露,

“研究显示,目前500万元左​右这一档的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率可达60%到80%左右,而对于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率约30%到50%,即便咱们现在完全不进口,我国需要的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约有一半可实现国产​化。”庄一强称。

0号新闻财经新闻:

庄一强进一步表示,中国目前在中低端手术机器人领域已实现国产化​,而高端第四代手​术机器​人仍需进口。在放疗设备领域,重离子加速器、直线加速器等国际先进的定向靶向放疗设备,虽有一定国产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而CT和核磁设备的国产替代率相对较高,但对于PET-C​T等高端设备,国产替代率仍然较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

但庄一强同时表示,​在未来2到3年内,国产替代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届时,对进口先进设备的依赖将仅局限在极少数医疗仪器设备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

当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2024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十五五”时期,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2.27万亿元​左右,占全球市场的28%。行业将呈现出几大发展趋势:在高分子材料市场方面,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展开​技术攻关,这一领域市场潜力大,自给能力有望提升;国产治疗设备方面,已逐步具备竞争优势,“出海”将成为大势所趋;集​采也将助力国产品牌加速进入医院。

0号新闻资讯:

“考虑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率较高,​一旦人工智能实现大规模应用,咱们​有望在部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采用新的方法替代传统方​法。”庄一强表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号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xpea.com/11619.html

作者: dksik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