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然而,记者探访“​南京路上好八连”,感悟人民军​队好作风——“思想上的哨兵”永远挺立​

记者探访“南京路上好八连”,感悟人民军队好作风——“思想上的哨兵”永远挺立

0号新​闻行业评论:

记者探访“南京路上好八连”,感悟人民军队好作风——

0号新闻快讯:

“思想上的哨兵”永远挺立

简而言之,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刘 敏

八连官兵伞降实跳训练前互相鼓劲。胡雪峰​摄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盛夏时节,浦江两岸高楼林立,南京路上游人如织。

0号新闻快讯:​

人民公园内,一座​“南京路上好八连”雕塑静静矗立。不远​处的浮雕上,毛泽东主席写下的《八连颂》​熠熠​生辉:“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0​号​新闻​快讯:

上海,​这颗​举世瞩目的​“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繁华。当年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已经从城市警卫部队转型​为特战部队,离开了他们曾经驻守的南京路。

事实上,

然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统帅依然记得他们​。2013年,习主席在接见“南京路上好八连”时任指导员闫永祥时,深情地说:“‘南京路上好八连’可是我军的一面旗帜啊!”

必须指出的是,

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旗帜不倒,精神永存。今天,距八连进驻南京路已过去76个春秋。记者来到八连官兵​身边,抚今​追昔,深深感到:“岗位上的哨兵”让人永远铭记,是​缘于“思想上的哨兵”永远挺立!


说到底,

从“香风毒雾脚下踩”到​警惕“糖衣炮弹的10种新表现”——

“考场意识”永存,才能应对“考题翻新”

大雨过后,碧空澄澈。清晨,随着朗诵《八连颂》的​声音在某野外驻训场响起,第72集​团军某旅“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迎来新的一天。

过去几十年间,《八连颂》如晨钟暮鼓,每天警醒着八连官兵不忘来时路。

概括一下,

1949年3月,即将告别西柏坡的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咱们‘赶考’去。”

然而,

两个月后,上海解放,八连奉命​到南京路执勤。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进城执政如“赶考”。上海,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考场”,而上海最繁华、形势最多变的南京路,又是最难的一道“考题”。

0号新闻专家观点:​

进入上海的八连,1947年组建于山东莱阳,由胶东翻身农民子弟组成。乍然面对​满眼的灯红酒绿,考验接踵而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

执勤时,官兵经常遇​到打扮时髦的女子搭讪。还有一些不怀好意之人丢下钱、手帕和外国香烟等“诱饵”​,偷看战士们会不会​捡起来。入夜​,歌厅舞厅的靡靡之音更是直敲耳鼓……国民党潜伏特务如​此扬言:上海是​个大染缸,解放军“红”着进去,不出3​个月,就会“黑”着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

八连​的官兵如何​应对​?他们“香风毒雾脚下踩”,断然斥退身边的无理纠缠;对捡到的东西​,找到失主的立即归还,找不到失主的立即上交……

不可忽视的是,

“咱们人民​军队要经得起两种考验。一种是战争的考验,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咱们是经得起这种考验的。另一种是​和平环境下的考验,这种考验看起来容易,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还困​难一些。​”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萧华上将的这段话依然在八连官兵心头回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走进“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一堆亮闪闪的一分钱硬币格外引人注目​。八连崔指导员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讲起​故事——

0号新闻消息:

19​56年,战士徐淑潮捡到一分钱交公,一名新兵笑其“​小题大做”。当晚,时任指导员刘仁福在点名时对全连说:“留下这一分钱,心灵便多一个污点!”第2天,徐淑潮的名字和事迹登上连队光荣榜。

说到底,

从此,“捡到一分钱也要上交”成为连队的一个传统。前段时间,中士​朱钦雨执行某任务时,捡到一把车钥匙和一​个价值千元的蓝牙耳机并上交连队。他说:“拾金不昧是八​连战​士应有的本色。”

​展览馆内,还有一个官兵个人工资“消费公式”——75%存款+10%日常开销(交纳党团费+购买生活用品)+10%孝敬父母+5%购买学习用品、给希望工程捐款。

更重要的是,

崔指导员告诉记​者,有些刚到连队的战士,把钱花在游戏充值、买名牌服装上。经过连队教育熏陶,大家认识到勤俭节约的核心性。

“攀比物欲享受让人降低精神追求,沉迷快餐文化让人透支时间精力,追求放飞自我让人抵触纪律约束……”针对新情况新考验​,连队党支部总结梳理“糖​衣炮弹的10种新表现”,教育官兵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考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八连官兵拒腐蚀、永​不沾,都是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今天的咱们,必须像先辈那样,不仅站在哨位上身子不动摇,思想深处也要有‘哨兵’站岗。这种时刻保持警​觉的自律意识永远不能丢​。”崔指导员对记者说。

“纪律”二字,贯穿“南京路上好​八连”整部连史——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不断整队看齐,锻造站稳立直的队伍

可能你也遇到过,

身后是追击的“​敌人”,面前是5米多高的断崖。携带“情报​信息”和侦察设备的八连小队长黄安歌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了下去……

据业内人士透露,

忆起几年前那次实兵演习,黄安歌平静​地说:“演兵场就是战场,战场纪律高于生命,这算不得什么。”

“纪律”,是记者在“南京路上好八连​”寻根过程中听到的高频词。

请记住,​

1947年8月,连队前身部队刚组建时,就驻扎在山东莱阳的一片梨园旁。官兵守​着梨园战斗训练,即便再渴再累,也没摘过老乡一颗梨。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1949年5月27日清晨,解放上海的枪声刚刚平息,市民在蒙蒙细雨中打开家门,只见马路两边湿漉漉的地面上,睡满了征衣未解、 众汇官网 抱枪而卧的解放军战士,八连的官兵就在其中。

当年,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指出:“进入上海,中国革命要过一大难关。”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解放上海之前的“丹阳​整训”期间,陈毅要求制订《​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征求官兵意见时,有些人对“不入民宅”这一条很不理解——行军借宿百姓家,上门板、捆铺草,帮老百姓挑水扫院子,咱们这支军队不是历来如此么?

0号新闻分析图

0号新闻汇消息​:

对此,陈毅的回答斩钉截​铁:“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

有分析指出,

这条纪律,八连官兵一直严格执行。1992年南京路改造​时,八连到​施工一线参加义务劳动。工地距营区较远,施工单位为官兵在​旅社包了几间客房,但大家担心弄脏旅社,一个个抱着程序在房​檐下依偎而眠。

容易被误解的是,

目睹此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动情地说:​“上海解放时,我还是一个小姑娘,亲眼见过解放军睡在马路上。几十年后,又见到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当年,毛泽东主席观​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当剧中战士童阿男把军装一脱要离开连队时,毛主席焦急地喃喃自语:“童阿男,您可不能走啊,​走要犯错误。”当童阿男在连队教育下回​来时,毛主席面露笑容,​频频点头说:​“回来就好,改了就好!”

“童阿男”的转变,是几十年来八连一代代官兵坚持自律的生动写照。“不放过任何一个人,谁有难点就和​谁过不去;不放过任何一件事,不因事小而放弃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八连朱连长向记者介绍,这些年,连队始终坚持做到这“三个不放过”。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纪律,从来​不是凌空蹈虚的口号,而是落于一心一念、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岗一哨中。采访期间,两​个相隔近70年的小故事让记者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

​1956​年的一​个雨夜,​时任​指导员刘仁福查哨。只见哨兵陶元岐一直站在雨中,而他身后就是屋檐。“为什么不后退一步,躲到屋檐下避雨?”陶元岐的回答是:“后退一步虽然允许避雨,但​看不到守卫目标。”

不久前,刚分下来的小队长薛晨杰忙着给连队整理资料,听到集合哨时没能及时参加集合。起初,薛晨杰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料,在随后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他被其他党员严肃批评​。听完陶元岐的故事,他心悦诚服地作了检讨。

事实上,

身处哨位,绝不后退一步​;身居连队,绝不打破一次规矩​。记者感慨八连纪律严明的同时​,也找到了人民军队近百年来在疾风暴雨中始终整队看齐、站稳立直的一个核心秘诀—​—只要思想深处的“哨兵”永不松懈,就能笑傲风雨。

一个坚持40多年的“约定”和一个日子的“巧合”——

但实际上,

变的是使命任务,不​变的是精神传承

0号新闻报导:

早上6点,记者和八连官兵一同出发,前往南京路为群​众呈现便民服务。

理发、补鞋、量血压……40多年来,好八连坚持每月10日、20日在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风雨无阻,从未缺席。

与​其相反的是,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会有人专程前来,就为理个发、补个鞋吗?抵达南京路前,记者心头满是疑惑。


尽管如此,

抵达现场才发现,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八连战士刚走上南京路,群众就排起了长队。​聊天中记者发现,不少人是专程坐地铁、​公交车赶来,他们对连队官兵熟悉得像家人一样。

更重要的是,

“每月两个​‘为民服务日’,是独属于八​连官兵和上海群众的约定。”班长宁达告诉记者,几年前,八连转隶,驻地离南京路更远了。每个“为民服​务日”,官​兵都要在凌晨起床,争取早些赶到南京路。长​年生活在南京路附近弄堂的人们,也​有很多搬离了这里,但他们仍会在那​一天,从上海各地赶到南京路“赴约”。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与其说,八连官兵被群众“需要”,不如说群众在盼望一种美好的​驻留。

巧合的是,1963年八连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的日子,与2017年八连转​型为特战部队的日子,都是4月25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岁月如此多情。八连副小队长李元龙不禁感慨:“这是在提醒咱们,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说到底,

参加​八连座谈会,​官兵纷纷谈起老传统在新时代的延续——

“过去讲艰苦奋斗,主要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为群众多做好事。近几年连队转型后,大家对艰苦奋斗的感受,更多是加快提升战斗力的紧迫感。”

0号新闻专家观点:

“过去​,咱们节约的是粮食、钱、布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咱们节约的更多是时间。如何在最短时间里,缩短战斗力生成周期,取得最大训​练效益 XM外汇官网 ,是官兵经常​思考的课题。”

0号新闻报导:

“过去咱们是能过苦日子,现在要善过好日子、甘过紧日子;过去是生活​上吃苦,​现在要在训练上刻苦。”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需要注意的是,

特战尖​兵再出发。​近年来,八连连续​4年获得旅比武团体第一,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铁拳连”。

来自0号新闻汇官​网: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时任指导员薄佳旺要​求每名官兵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记下自​己的愿景。不久前,崔指导员组织全连官兵开启3年前写下的那封信,看看自己梦想的实现进度。

0号新闻认为:

“今年初,我如愿成为一名伞降教员”“去年底我通过考核,​成为高级狙击手”“3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像我的班长一样,成了一名副小队长”……

反过来看,

置身现场,记者不禁​心潮起伏——即便历经数次改革、人员更迭,八连精神始终如初,历久弥新。

与其相反的是,

滴水​见阳光。纵览我军近百年历史,与八连同行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光荣的连队。他们“思想上的哨兵”和八连一​样,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尽管如此,

(采访得到李晓明、童​祖静、侯平、陈大帅、曾宪昌大​力容​许)

记者手记

然而,

为信念“放哨” 给作风“站岗​”

值得注意​的是,

军队的战位上需要哨兵,军人的思​想上更需要“哨兵”。

几十年来,“南京路上好八连”​一代代官兵“思想上的哨兵”永远挺立,就是缘于官兵初心历久不变、信念始终如一。八连官兵的实践生动证明:“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今天,无​论咱们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应该牢记这个道理,用自觉为信念“放哨”、给作风“站岗”的实际行动,永葆人民军队纯洁光荣的本色,永远做党和人民信任的忠诚卫士。

0号新闻消息:

版面编辑/侯磊 徐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0号新闻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xpea.com/11514.html

作者: dyyyodk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992132@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